鲢鱼

散文中国乡村杂志2021年第四季度有

发布时间:2022/8/17 18:01:04   
北京中医医院痤疮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210625/9105364.html

「来源:|中乡美文化ID:gh_fdf」

《中国乡村》杂志征文启事

四季度征稿时间: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

四季度季赛评选初选时间:年1月9日

父亲的味道(散文)

文/山风

“崽,西红柿汤拌饭好吃吗?”

“好吃!”

“这是爷爷的味道!”

“也是爸爸的味道!”

餐桌上,一盘豆角、西红柿炒肉片一扫而光。四岁的儿子瞪着狡黠的眼睛,一边咀嚼一边喋喋不休。

一句“爸爸的味道”,狠狠地戳痛了我的神经……

父亲不嗜烟和酒,做“美食”倒乐在其中。或许,和父亲一辈子都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有关:犁地、挖地、破石块、挖下水道。体力透支后,做几道好菜来犒劳自己虚空的胃,借此来恢复体力,也借此调剂调剂生活吧!

母亲性格火急火燎,遇到农忙时节,做菜略显粗糙马虎,尤其是素炒冬瓜,让人难以下咽。相反,父亲性子稳,这种性格和做菜相当匹配。哪怕萝卜青菜,父亲依旧精雕细琢:选材、濯洗、刀工、火候、调味,每一个程序都认真对待,保证可口入味。

并且,父亲的菜系颇有特点,惯用西红柿做搭配。比如豆角抽肉片,父亲会先蹿到菜园里精挑细选几个鲜红饱满的西红柿。和母亲的粗糙不同,父亲炒菜很讲究,坐在草凳上,把长豆角掐断成长短均匀的小段。肉片照例切得大小均匀,西红柿洗干净搁在一旁。父亲做菜很投入,把铁锅刷得干干净净,坐在草凳上箍紧一把茅草,用火柴点燃,塞进灶坑里,这时父亲悠然自得地哼起小曲:“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……”。

和母亲的“一锅端”不同,父亲做菜有章法。锅热下油,父亲先把肉片倒入锅里,待肉片在锅里滋滋冒烟后再把西红柿倒进去炒出汁水,然后起锅搁在盘里。下一步锅热后下小红椒炒豆角,最后把之前的肉片西红柿倒入焖熟,一盘精致可口的菜就成了。

“西红柿汤酸甜酸甜,拌饭好吃吗?”不善表达父亲偶尔也会轻描淡地问。

“嗯嗯!好吃!”我一边吃一边点头,就着西红柿肉汤拌饭狼吞虎咽。

父亲赶县城卖蔬菜的时候,喜欢买新鲜的鲢鱼回来,搭配上酸辣椒和酸笋,当然西红柿是必不可少的。做鱼时,父亲更讲究了。茅草火力不够,父亲不慌不忙,劈一堆小柴火堆在一旁。

煎鱼时火候马虎不得,父亲小把小把的添加柴火,火苗太旺就把柴火移出坑口。一推一拉,掌控火候。父亲清瘦高大,土灶台低矮,小火鱼煎时,他把腰几乎弯成一把弓,他的表情专注,铲子小心翼翼的翻动。面部的肌肉随着搅动的铲子一晃一抖。父亲眼睛深邃,目不转睛的盯着鱼块,心无旁笃,直到鱼块变得金黄金黄。等到焖煮酸辣西红柿鱼时,父亲不停的加柴火,红红的火苗不停往外窜,铁锅里的鱼咕咚咕咚响,香味在老木屋里迂回飘荡。

当然,父亲西红柿菜系相当丰富:西红柿青椒炒牛肉、西红花红椒炖泥鳅、西红柿焖四季豆、西红柿碎肉烩水豆腐……

后来,家里的“厨师”换成母亲了,父亲变“懒”了。父亲时常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,若有所思。年近花甲,父亲上了工地。那几年,父亲像一辆铆足马力的车,消耗得很快,头发几乎全白了。接着神情涣散,一瘫坐在沙发上就是半天,猛地打瞌睡。用母亲的话说,父亲屁股坐下去就生了根。

唉!父亲远离厨房,现在看来是繁重体力的透支了父亲。原来,刚过四十的父亲就开始早衰了,精气神掉了下来,背也渐渐佝偻……

结婚后,不知不觉中我继承了父亲的菜系“衣钵”。

“你做菜的时候怎么那么喜欢用西红柿?”有一次,妻子随口一问。

“是吗?”我一愣……

我一直觉得我和父亲隔膜很深,我们是两种不同的“人”,他“古典”,而我“摇滚”,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我和他的交集不多。父亲性子慢,憨厚老实,乐天知命,一辈子就沿着祖父的足迹,耕耘在那片深沉的土地上。他也希望我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……

但我没有遗传父亲性格上的DNA,甚至曾在心里“怒其不争”。十几岁的我已经很执拗,一直想要冲破某些枷锁和桎梏,想要寻找一片生命广阔。于是便在母亲的庇护下,我踩着他羸弱的肩膀,攀着他的皱纹,做阶梯,一步步的往上蹬和爬。

近些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,小脑萎缩,脑梗,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。时不时会间歇性说胡话,而且特别贪吃,每次回家,我只能买上些水果和零食。悲哀的是,这也是我和他的唯一“交流”方式。我的内心很恐惧,怕突然有一天,我递给他的苹果会成为他嘴里吃的最后那一个。

直到有一天,母亲来电话说,父亲的头像瘟鸡一样耷拉下来了,恐怕时日无多了。我深知,脑袋耷拉下来的人,确实是精气神快枯竭了。正端起铁锅炒准备菜的我潸然泪下……

去年冬天,父亲摔了一跤,再也没有爬起来。一整个冬天,我的感觉就是:家,似乎被磕破了一个大窟窿,一直有冷风灌进来,而我一直瑟瑟发抖……

“爷爷去哪里了爸爸?”儿子经常问。

“爷爷上山放牛去了!”我哽咽道。

父亲背影已远去,在时光的剪影里,他终究变成了一曲“光阴的故事”。当时儿子不满三岁,他对爷爷的记忆应该是模糊的。而在我的脑海里父亲的背影一直是那么清晰和伟岸。我问自己该拿什么来唤醒儿子对爷爷的记忆呢?

庆幸的是,我传承了父亲做菜的手艺。所以父亲的味道一直都在,而且留在了我们家的餐桌上……

审阅:孙宝健

简评:本文平实的语言,却饱含对父亲的深情。读吧,让人感慨,人家多少亲情,均在一粥一饭中!

终审:严景新

作者简介:山风,原名周国新。男,80后,广西临桂区人,二十年以上阅读习惯。文学业余爱好者,喜欢鲁迅和老舍,偏爱纯文学。汉字的魅力无穷大,可以让我尽情的倾诉激情和困苦,毅然行走在文字的诗道上,无论蹒跚匍匐,无论通达开阔,不改初心。

图书出版升级来袭!

国内书号、国际书号:汇集国内各级出版社国内正规书号出版,企业合作,价格优惠。新增新华书店,当当网,京东,天猫等各大图书发行渠道。

现在国际书号越来越受广大作者的追捧了,出书价格低,出书时间比国内书号快上几倍,是大众人群出版最佳选择!凡在本平台代办国内外书号图书出版,赠送在平台免费推广宣传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gx/1223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